听他讲述这件龙袍背后的故事
这件十二章龙袍我们家族五个人耗时三年,使用黄色、蓝色两种丝线和四种金银线,运用缂丝技艺技法制作完成。万字底,五爪龙,十二章,这些元素的结合代表只有皇帝才能穿着。我们希望能让大众看到以前皇帝的服饰。
A:是的,这涉及了工艺、设计、人工、材料和时间。我们家五个人参与制作,坐在绣架前,手要动,脚要动,眼睛还要紧盯着每一梳的丝线,就这样熬过了1200多个日日夜夜,这都是我们心血的凝结。
A:我和我的父亲都多次参与了缂丝文物的修复和复制。除了这一件“仿清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”被首都博物馆收藏外,还有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多件龙袍。2013年6月,我还参加了“平安故宫”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合作项目,修复四屏条、七屏条等多件文物。2015年的时候为故宫博物院复制攒竹嵌玉石屏风,现在仍陈列在寿康宫中。
A:我们家前三代人都是清廷匠师,专门为皇室制作龙袍褂子等缂丝制品,也曾为慈禧太后缂制过八仙庆寿袍和霞披。我的爷爷王茂仙是第四代传人,可以说“苏州缂丝”这块牌子是他一手创办的,后来去了刺绣合作社创办的缂丝组,他手艺精湛的同时很有经商头脑,那时候他常常往返于京沪当中间商,承接商号的缂丝订货,再转发给织户。我初中毕业的时候,第五代传人我的父亲王嘉良,把我带进了吴县缂丝总厂,起初我是不大愿意学的,总觉得这是女孩子才做的事情,但后来渐渐发现了缂丝的艺术魅力,喜欢上了这门手艺。我们家是一代代亲传,我父亲是我爷爷教的,我是我父亲教的,代际之间传递的还有厚重的感情。
A:现在我有两个学生,她们来自重庆和盐城,已经学习了三年时间。做缂丝,需要对它充满热情和喜爱才能静下心来,缂丝现在仍需要纯手工制作的,这是一门机器无法替代人工的技艺。做到老,学到老,缂丝的制作根据图案的不同而充满变化,所以要有一颗匠心,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。
A:我们用了很多江南元素,园林,虎丘,大闸蟹等等。特别这个大闸蟹,大家都知道阳澄湖的大闸蟹最出名,我们也用到创作中,彰显苏州特色。
A:我希望社会能够多多关注缂丝,光靠我们一家的力量还是些许微薄了。来我这里学习缂丝,我分文不收的,只希望有更多喜欢缂丝的年轻人能够将这一门技艺传承下去,将“苏州缂丝”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。
苏州市相城区陆慕王嘉良缂丝世家工作室
联系人:王先生
手机:15952429929
电话:0512-65781900
地址:苏州市相城区御窑社区服务中心3楼(苏州公安局对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