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热播的《上新了·故宫》,因打开了故宫神秘的未开放区域,而刷屏了朋友圈,里面还出现了不少苏州非遗的身影。
镜头转到文物医院时,一件戏服——缂丝蟒袍,出现在了观众眼前。
在相城,缂丝技艺传人王建江一心只在经纬间,曾被故宫博物院邀请复制完成“甄嬛”旧居寿康宫的正殿的缂丝屏风和馆藏清朝七屏条龙纹文物。
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一回:
“内种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,
大红缎子缂丝‘满床笏’,
一面是泥金‘百寿图’,
是头等的。”
缂丝,
因其织造时如同被刀雕刻过的丝绸,
花纹图案像镂刻一般,
故亦称“刻丝”和“克丝”。
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史的技艺。
其织造过程极其精细,
据说当时为皇帝制作一件缂丝龙袍,
就要花上390个日夜,
“一寸缂丝一寸金”
其程度堪比“丝织界的爱马仕”。
王建江
出生缂丝世家,
是苏州王氏缂丝世家第六代传人,
从太祖到父亲,
皆从事缂丝,
至今已有百年。
太祖王金停,专做宫廷龙袍褂子;
高祖王新定,曾为慈禧太后缂制八仙庆寿袍和霞帔;
曾祖父王锦亭,其作品《麻姑献寿图》曾于
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获奖。
祖父王茂仙,
参与创办了苏州刺绣研究所缂丝小组,
并参加了建国后第一次全国工艺美术艺人、
创作人民代表大会,
受到朱德委员长的接待,
还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。
童年的记忆里,
清晨总是伴着“沙沙”的机杼声而起,
祖父和父亲总是安静地坐在机器旁拨弄梭子和拔子。
“祖父很严厉,调皮了要被绑起来吊在门梁上思过。”王建江回忆说,9岁时祖父过世,但他的音容相貌却深深地刻在脑海里,“除了严,他还教会我们用心做事,以诚待人。”
16岁那年,
王建江初中毕业,
父亲王嘉良把他拉进了当时的吴县缂丝总厂。
“起初,我是不大愿意学做缂丝的,
总觉得它和刺绣一样,是女孩子才会做的事情。”
“我们家不一样,缂丝是嵌入家族的魂,
传承,那是我们的使命。”
就是父亲的一句“我们家不一样”,
却让王建江一干就是一辈子。
在真正了解缂丝工艺之后,
他深刻认识到缂丝的繁复冗杂、
磨人费力,
却也深深地被缂丝的华美所惊艳,
从此一见倾心。
“如此精美的缂丝作品就是用这种
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木机织出来的,
这种反差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,
给了我以一种难言的跃跃欲试感。”
但是缂丝易学难精,
自古有“妇人一衣,终岁方就”之说,
16道工艺流程,
熟练工一天只能织出一两寸,
遇到复杂图案一天只能织几厘米,
一般学徒学艺三年能基本上手,
学艺十年才能织造出像样作品,
想要成名成家更需要自己的造化和悟性。
过于繁琐费时所以被人们冷落,
被时代束之高阁,任凭落灰。
而真正能被时间筛选后留下来的,
都是专注,耐得住寂寞的人。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
缂丝主要用于出口日本的和服腰带。
看到有利可图后,
很多人家做起了缂丝生意,
导致严重的供大于求。
“一是做缂丝的人家太多了,二是日本人穿和服也少了。”王建江说,上世纪90年代起,缂丝市场急剧萎缩,从业者纷纷转行。
到底是死守断路还是弃之另觅出路,
王建江陷入了摇摆,纠结中。
“其实我也考虑过,
但是我们是缂丝世家,
传到我手里的时候,
已经是第六代了,于心不忍!
这是一个文化的继承,一个手艺的延续。”
王建江不想让缂丝技艺出现断层,
他要坚守,
哪怕整个行业就只剩自己孤身一人。
从那以后,
王建江好似走火入魔,
他整日操纵织机,
努力分清手下成千上万的丝线,
眼睛长时间地看着经纬纵横,
导致他看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丝线。
他像孤胆英雄般一个人战斗,
一直在和自己较劲,
发誓要将缂丝传承下去。
天道酬勤,正是努力付出,
让他走进故宫。
他不仅远赴故宫修龙袍,
更成为故宫博物院长期的文物修复技师。
2013年始,王建江就参加了故宫博物院
“平安故宫”工程,
多年来,每隔不久便要去故宫
与毁损的文物们呆上一两个月。
从运用400多年前的明代皇家龙袍织造工艺,
成功仿制明朝孔雀羽翎龙袍
清朝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,
王建江的名字已经在缂丝业界举足轻重。
“修复、复制文物的难度
要比完成一件现代的缂丝作品高很多,
要与旧物做的一模一样,
前期要做大量的研究比对工作,
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!”
缂丝攒竹嵌玉石插屏
是王建江2016年复制完成的故宫文物。
这道屏风可是大有来头,
位于“甄嬛”旧居寿康宫的正殿的宝座之后,
以蓝色、金色为主色调,
搭配典雅的紫檀与珍贵的玉石,
意境淡远又凸显皇家贵气。
屏风中间主屏高120厘米,宽63厘米;两边侧屏高100厘米,宽36厘米。文物源于清朝,所用的丝线也是当时的材料,与现在的丝线在呈色有很大的区别。王建江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,研究原物的颜色配比、纬密度等,力求与原物达到1:1的效果,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,才完成文物的复制工作。
在王建江的工作室,
他正在仿制寿康宫紫檀木嵌玻璃画七扇屏风缂丝。
“和故宫博物院一直有合作,
每一件作品耗时都很长,
心急不得,要慢慢来。”
尽管缂丝市场并不兴旺,
但王建江没有放弃传承与创新。
近年来,他将目光瞄准工艺品市场,
制作缂丝团扇、缂丝山水画屏风等。
在工作室,除了年长的缂丝技艺制作者,
还有年轻人加入。
94年的何肖蓓,
3个月前从银行辞职,
离别故乡重庆,只身来到苏州学习缂丝。